一、使用前準備
校準與檢查
使用前需校準滴管刻度,確保其能準確提供所需體積。
檢查滴管是否有裂紋、磨損或橡膠頭老化,如有損壞應立即更換。
專用滴管(如滴瓶配套滴管)需專管專用,使用后直接放回原試劑瓶,不可清洗或混用。
清洗
初次使用前,需用洗滌劑和去離子水反復沖洗滴管內部,再用純凈水沖洗干凈,確保無雜質和殘留物。
長期未使用的滴管需定期深度清洗,使用專用清洗劑去除內部殘留物。
二、操作步驟
吸取液體
將滴管細尖浸入待吸取液體中,輕輕按壓玻璃球(或橡膠乳頭)形成負壓,使液體進入滴管內。
避免滴管上端接觸液體,防止內部污染。
吸取時保持滴管垂直,避免氣泡干擾測量精度。
釋放液體
將滴管懸空置于目標容器正上方,輕輕放松手指壓力,使玻璃球恢復原狀。
根據(jù)實驗需求,可連續(xù)滴出或一次性釋放全部液體。
滴加時避免滴管觸碰容器壁,防止沾污或試劑污染。
容積調節(jié)
通過調節(jié)手指對玻璃球的壓力控制液體體積:壓力增大時容積減小,反之增大。
操作需輕柔穩(wěn)定,避免突然改變壓力或動作過快導致滴管破裂或液體濺出。
三、使用后清潔與保養(yǎng)
初步清洗
使用后立即用少量溶劑(如蒸餾水或適合的溶液)沖洗滴管內部,去除液體殘留。
可用清潔小刷子輕輕擦拭內壁,但需避免劃傷玻璃。
清洗
對污染較重的滴管,使用酸性或堿性清洗液浸泡后清洗。操作時需遵循化學品安全指南,避免接觸皮膚或眼睛。
清洗后用大量蒸餾水沖洗,確保無清洗劑殘留。
干燥與存放
清洗后的滴管應自然晾干或用無絨布輕輕擦干,避免使用紙巾等易掉毛材料。
存放于干燥、潔凈、避光的環(huán)境中,避免高溫或濕度導致玻璃老化或變形。
定期檢查滴管狀態(tài),防止積垢或損壞。若發(fā)現(xiàn)裂紋、磨損或橡膠頭老化,應及時更換。
四、注意事項
避免碰撞
玻璃滴管易碎,操作時需輕拿輕放,避免碰撞或劇烈震動。
防止污染
禁止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吸取其他試劑,避免交叉污染。
滴管細尖除吸取溶液外,不得接觸其他器物。
溫度控制
高溫或低溫環(huán)境下,玻璃滴管的體積可能發(fā)生變化,影響測量精度。需注意溫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。
個人防護
實驗操作時需穿戴實驗手套、防護鏡和實驗室大衣,確保安全。
保持通風良好,避免毒性化學試劑揮發(fā)。